简介:爱党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粮食系统的工作总结(必备71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爱党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粮食系统的工作总结(必备71篇)》。
粮食系统的工作总结 第1篇
从紫鹊界梯田到白马田凼,从资江两岸到涟水河畔……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呈现出勃勃生机,正在为今年粮食的丰收描绘着五彩斑斓的幸福底色。
娄底地处衡邵干旱走廊,下辖5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两型社会试验区,总面积8110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把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2020年,面对春耕备耕时的^v^疫情关^v^,水稻双抢时的^v^洪涝关^v^,秋收前的^v^阴雨关^v^,坚持^v^疫情防控^v^^v^粮食安全^v^两手抓,用勤劳的双手捧出了沉甸甸的果实:
全年粮食生产面积万亩,总产156万吨;出栏生猪万头;蔬菜播种面积万亩,总产175万吨;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排名全省第一。以占全省的耕地,生产了全省的粮食。以占全省的人口,出栏了全省的生猪。
坚持^v^五个一起抓^v^,粮食生产高位推进
^v^各县市区、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局:确保完成91万亩早稻种植分解到你县市区的任务,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请亲自调度督导,利用好假期时间,确保不误农时。^v^这是市委书记、市^v^会主任刘非在2020年4月3日,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的关键节点写的一封信。
在湘中娄底,粮食生产一直是高位推进的政治任务。全市的耕地面积虽然仅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v^蓑衣大丘^v^^v^斗笠大丘^v^随处可见,人均耕地仅亩,远低于全省亩和全国亩的平均水平,但从未因总量不大而放松工作,从未因禀赋不足而放低要求。
按照市委的要求,遵循^v^粮食油菜一起抓、大县小县一起抓、水稻旱粮一起抓、大户散户一起抓、严守耕地红线与治理抛荒撂荒一起抓^v^的^v^五个一起抓^v^思路,娄底市各级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领导靠前示范带动。书记、市长带头抓粮食生产,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多次组织常委会、常务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市委、政府分管领导高度负责,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指挥在生产一线。全市上下形成了领导带头、责任分明的`粮食生产工作机制。1月11日,2023年全市粮食生产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双峰县召开,率先在全省拉开了春耕备耕生产的序幕。
部门强化指导服务。农业农村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任务分解、农资打假、作业培训、农技推广、督促检查等方面切实履责。仅农资打假一项,2020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4076人次,立案查处假冒伪劣农资案件31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50份,打击了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和劣质农机等^v^绊脚石^v^。
创新模式积极参与。新化县在村里实行了^v^共管模式^v^,县级下发的双季稻规模经营补助和上级财政支持资金收入统一归村代管,村里统收统付,村里及时公布双季稻生产开支。农户只负责田间管理,收获的早、晚稻都由农户所有。新化县炉观镇大新村村民杨大爷见到记者一脸笑容,他说:^v^现在种田好啊,早稻种子国家提供,村里负责统一育秧、统一翻耕、统一管水、统一收割,我们除了管管田、打点农药和化肥,就只要晒晒谷子啦!^v^
这种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老百姓的积极拥护,农户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炉观镇7个村得到推广,并在新化乃至全市推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袁若宁表示,这种方式不仅破解了双季稻推广难题,而且确保了粮食产量整体提高,目前全市已推广面积达8000亩。
坚持“铁八条”,耕地抛荒从严整治
2月28日,随着两台耕田机“突突突”的作业声,双峰县青树坪镇归古新村一块流转耕地抛荒一年后被镇政府强制收回。新的“主人”———向阳红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准备用它种植双季稻,这是娄底今年治理耕地抛荒的一个镜头。
娄底人多地少,仅有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田207万亩。由于地处衡邵干旱走廊,“下雨三天需防汛,天晴三天必抗旱”,已成为制约娄底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丘陵山区季节性缺水、地质灾害易发、耕地质量偏低。长期以来,受种粮效益差、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短缺、土地流转率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原本稀缺的耕地抛荒撂荒曾一度严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刘非在年初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要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2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八条硬措施,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
…… 此处隐藏100154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