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爱党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年会发言稿精选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爱党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年会发言稿精选范文》。
教学年会发言稿精选范文(通用3篇)
教学年会发言稿精选范文 篇1
老师们:
过年好!
能有机会在这一年一度的教学年会上发言,感到很荣幸,但同时也感到心里有点发虚,身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包括校长在内的这么多科班出身的资深语文老师,以及学识渊博的老师面前谈读书与写作,不啻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圣人面前卖字画。但转念一想,自己的发言,就权当是抛砖引玉吧。今天,我主要是想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汇报一下一名理科教师的文学情结,以及通过文理交融来促进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不当之处,恳请斧正。
首先向老师们汇报一下自己近年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的情况。
利用工作之余,这几年,我在《透过丛林的阳光》《琴岛情韵》《海天蓝月亮》《行进在市北》等四本散文集以及《青岛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十几万字的文章,是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哪有那么多时间写东西?其实,上面的这些文字,都是自己从日记本上组织整理而成的,并不是刻意去现写的。
我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不是在晚上记,而是随时记。比如每节课后,我都会把这节课的心得体会写下来。读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我也会在本子上写几行读后感,有时还会抄录一首古诗,然后写下读这首诗的感受,也有时会自己给自己命一个题目,写一篇小作文。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将每天的经历与心情记录下来。每天记点日记,对自己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心理寄托,乃至一种生活方式了。到现在为止,我己经记了近三十本厚厚的日记。如果没有网络,我的这些文字也许还会一直封存在橱子里,后来由于接触了网络,才试着把日记的那些零散的文字整理成文章,贴在网上。
下面向大家推荐自己的一篇小文章《树木礼赞》。之所以选这篇,主要是基于如下原因。
一、这篇文字是以志成中学为背景写的,大家或许会有一种亲切感。
二、在这篇文章中,自己谈了对人生的一些观点与看法,期望与大家商榷。
三、该文曾经发表在《青岛日报》上,也算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篇习作。
《树木礼赞》
我所供职的单位面积并不算太大,比起弹丸之国梵帝冈还要小不少,可论起人口来,它竟然是梵国的两倍还多。人口众多这一国情,在中国大大小小各个角落里,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再小的地方也有树。
我们单位里自然也有树,而且不下三十棵,品种也挺多。由于树木是这个世界上最常见,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种之一,所以,人们往往会忽略树的存在,对它们总是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我对树却情有独钟。
我经常用心去琢磨树,用心去与树进行交流,因为我相信,既然树木有生命,那它们一定也有灵魂,一定也有着与人类同样高贵的灵魂,而两个灵魂之间应该总是可以交流的吧。
烦恼的时候,看一看那些静静地伫立在院落里的树,心里常常会产生一种宠辱皆忘,心随叶动的感觉。我在这里生造了一个词语:心随叶动,是想表达自己的心与树叶一起随风飘动这一浪漫瞬间的美好感受。徐志摩甘愿在康桥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而我则甘愿在一株绿树上做一片叶子。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朋友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这是一首令人难忘的校园歌曲。每当唱起它,我总是会想起母校那一棵棵的树,心也仿佛又乘着歌声的翅膀,回到了亲爱的校园,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少年时代。当然,我也总会问自己:“当年的小树,真的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吗?”
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久久地凝望一棵树时,会禁不住萌生出很多奇特而又崇高的想法。从树身上,我们分明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美好的品质。有时,在面对一棵树的时候,身为人类的一分子,我甚至还会萌生一种自形惭秽的感觉。
树,总是让人浮想联翩......
…… 此处隐藏6042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