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爱党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4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爱党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4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通用3篇)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1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 oc或略高,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 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流行特点:
1、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近期各地区手足口病(EV71感染)盛行,为增强学校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各级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预防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预案。
一 、领导重视,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1、校长作为学校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统一思想,定期进行预防控制工作的研讨,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当着当前学校重点工作之一。
2、学校分管领导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列会制度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检查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科室工作职责,并指定保健教师每天做好晨、午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成立学校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副组长):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制度,检查落实。负责常规检查,联络调度,信息报送。负责家庭、社区卫生宣传。抓好校园平安防控和学校周边综合治理。 负责对师生的健康知识宣传及班级的管理工作。
各班主任:负责考勤制度、晨午检制度的落实,负责日常体育、卫生工作、特别是学生个人卫生的管理检查。
负责校园环境卫生。按照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对学校饮用水及消毒等进行日常管理和卫生检查。
疫情报告人。及时报告疫情情况。
二、学校依法开展手足口病(EV71感染)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坚决按照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日常工作。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 此处隐藏3256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